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745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,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
63这方面思考参见钱穆:《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》,九州出版社,2011年。
圣人之德源于天地之道,且还责于天下生物,《环流》中言:生、成在己,谓之圣人。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
致礼以治躬则庄敬,庄敬则严威。斯二物者,不偏行,不独立。……修冠弁、衣裳、黼黻、文章、雕琢、刻镂皆有等差,是所以藩饰之也。天地万物之文是万物本身所呈现的,同时也是人所识取、体验和感受到的。关于天文,《周易·贲》之彖曰:贲,亨。
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,钟律调,音度施,四夷化,越裳贡。舜重瞳子,是谓玄景,上应摄提,以象三光。[70]儒家的至上神天信仰,在中国民间社会,已经进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,成为人们理所当然享有的信仰权利。
[45] 《大明会典》卷82,郊祀二。孟子虽然主张存心,但仍主张诚者,天之道也。[明]官修:《明实录》,上海:上海书店出版社,2015年,第1册第1994页。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
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,为君者欲求事天,必先恤民。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。
命者是天之所赋与,如命令之命。[62]这些国家最高层的敬拜,都是把玉皇作为至高神天进行祭祀崇奉。开元十一年,玄宗祀昊天于圆丘,其礼仪有降神颂声迎神义宗孝敬皇帝室酌献皇帝饮福皇帝行登歌、奠玉帛迎俎皇帝酌献天神酌献、配座饮福酒送文舞、出迎武舞武舞礼毕,送神皇帝还大次等内容。[3] 谢小萌、李博:《论儒家的敬天信仰》,《学术交流》2020年第11期,第29-37页。
对于儒家来说,无论是‘大人还是‘圣人,其实都仅仅是人,而不是最高的存在,他们绝非道德的最高标准——最高的标准只有一个,那就是‘天。中国古代历史中,儒家对彼岸超验神灵宗教般的信仰,学界称为儒教。[45]在清代,帝王延续了历代汉王朝的信天、祭天传统。[14]君子小心修身,处处为仁,就是因为敬天,也就是天信仰决定了君子的谨慎修身。
西汉时,孝文帝在渭阳五帝庙祭祀至上神太一。[22] 谢小萌、李博:《论儒家的敬天信仰》,《学术交流》2020年第11期,第29-37页。
如果得罪了上天,祷告也没用。[27]祭天时,祈祷歌词多为对至高上帝的赞美诗。
汉代的巫非常活跃,原本由祝进行的祭祀上帝、山川百神的工作都由巫来承担。予畏上帝,不敢不敬之类。晚清以来,民间祭天之风日盛,官方不加禁止。[41]《明太祖实录》卷232,洪武二十七年夏四月庚午。所以民间有焚香拜天以求福消灾的风气,只是不能举行高级别的祀天大典而已。临之以天,故人不期敬而自敬,工夫直是警策。
所谓敬天者,不独严而有礼,当有其实。延寿命兮光此都,配上帝兮象太微,参日月兮扬光辉,[25]都是对至上神天的溢美之词。
[63]长期的崇道政策,使得道教宫观寺庙遍布全国,其中几乎都供奉玉帝神像供人膜拜。一些地方县志对此有所记载。
你监察世间万物,观看天下四方,洞悉民众疾苦。[61]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四月,于西苑建大高玄殿,奉事上玄(玉皇)……谕礼部曰‘朕恭建大高玄殿,本朕祗天礼神,为民求福,一念之诚也。
[10]周得福而秦短命,是因为周信仰上天而秦不侍奉上天。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,用太牢。通过具有君亲师三位一体身份的君主祭天大典,也向天下臣民昭示:天是至上神,是帝王、臣子、士人、百姓等所有人都应当信仰和可以信仰的。[40]因为天之爱民,故立君以治之,[41]君主善待百姓,就是成就了上天对百姓的爱。
(《论语·季氏》)在孔子心中,对上天的有敬畏,而且其对天的敬畏优位于大人和圣人之言。天叙有典,敕我五典五惇哉。
[21] [清]李光地:《榕村集》卷18《二典》,李申:《儒教敬天说》,北京:国家图书馆出版社,2009年,第275页。[11]天命、报应,是天信仰的重要内容。
[12] 《陆九渊集》卷23《大学春秋讲义·又十一月二十二日·大水》,[宋]陆九渊著,钟哲点校:《陆九渊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20年,第322页。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,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。
[39] 《明史》卷3《太祖三》,[清]张廷玉等撰:《明史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74年,第1册第44页。这种权利,尽管并非宗教自由,然而其在传统中国一直存在,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宗教权利。和自然崇拜、众多的神灵崇拜相比,儒家的天信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权利。、乔飞(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)原载《中西法律传统》2023年第2期 进入专题: 儒家 天信仰 。
[62] 《明世宗实录》卷260,嘉靖二十一年四月辛亥。天降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,[73]天子作民父母,为天下王(《尚书·洪范》)。
天命有德,五服五章哉。[68] 参见陈垂成:《玉皇信仰与源流及其表现》,1996年12月《闽台玉皇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》,第44-50页。
董仲舒主张恢复古代祭天的传统,因为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,事天不备,虽百神犹无益也。其祭祀礼仪有迎帝神等十一个程序环节,每个环节都有颂扬上帝的赞美诗。
发表评论